问题 | 民法典中正当防卫的规定有哪些 |
释义 | 一、民法典中正当防卫的规定有哪些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正当防卫是一种合法行为,旨在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1.当正当防卫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害时,防卫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2.如果防卫行为超过了必要的限度,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害,那么防卫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这一规定体现了法律对正当防卫行为的积极保护,同时也对防卫行为的合理性提出了要求。 二、正当防卫的特征 正当防卫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1.正当防卫是目的正当性和行为的防卫性的统一。防卫人实施防卫行为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这是正当防卫的目的正当性。 同时,防卫行为本身必须具有防卫性质,即是在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针对不法侵害者所实施的反击行为。这种行为的防卫性体现了防卫人的主观意图和客观行为的统一。 2.正当防卫是主观的防卫意图和客观上的防卫行为的统一。防卫人在实施防卫行为时,必须意识到不法侵害正在进行,并具有制止不法侵害的意图。 这种防卫意图是正当防卫的主观要素。同时,防卫行为在客观上必须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并且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这是正当防卫的客观要素。 3.正当防卫是社会政治评价和法律评价的统一。正当防卫行为不仅符合社会道德规范,被社会政治评价为正义行为,而且符合法律规定,被法律评价为合法行为。 这种统一体现了正当防卫行为的正当性和合法性。 ![]() 三、正当防卫的评价标准 在评价正当防卫行为时,应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防卫行为是否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这是判断正当防卫行为的前提条件。如果防卫行为针对的是合法行为或者已经结束的侵害行为,那么就不能构成正当防卫。 2.防卫行为是否为了保护合法权益。正当防卫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如果防卫行为不是出于保护合法权益的目的,那么就不能构成正当防卫。 3.防卫行为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这是判断正当防卫行为是否过度的关键因素。如果防卫行为明显超过了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的限度,并造成了不应有的重大损害,那么就不能构成正当防卫。 综上所述,正当防卫是一种合法行为,具有目的正当性、行为防卫性、主观防卫意图和客观防卫行为相统一以及社会政治评价和法律评价相统一等特征。 在评价正当防卫行为时,应当综合考虑防卫行为的目的、对象、限度等因素,以确定其是否构成正当防卫。同时,《民法典》对正当防卫行为的规定也为我们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指导原则。 对正当防卫的界限你有何看法?欢迎留言讨论。在法治社会中,了解正当防卫的法律规定至关重要。法律网将持续为你提供法律资讯,敬请关注。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