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保证期间与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如何理解? |
释义 | 一、保证期间与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如何理解? 保证期间是一个不变期间。 债务履行期届满止日起六个月。另外,如果合同中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或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限,视为没有约定,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止日起六个月。而在保证合同中经常出现的以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时止或相类似的字样约定保证期间的,视为约定不明,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二年。这里,保证期间的起算点是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那么,如果主合同对主债务的履行期没有预定或者约定不明时,该如何确定保证期间的起点?按最高人民法院颁发的《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上述情况下,保证期间自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对于比较特殊的最高额保证合同,合同对保证期间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如最高额保证合同约定有保证人清偿债务期限的,保证期间自清偿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没有约定债务清偿期限的,保证期间自最高额保证终止之日或自债权人收到保证人终止保证合同的书面通知到达之日起六个月。 保证期间“六个月”是一个不变期间,该期间不因任何事由而发生中断、中止、延长的法律后果。也就是说,保证期间不同于诉讼时效,如果债权人在保证期间主张权利,保证期间终止,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是可变期间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持续达到一定期间而致使其请求权消灭的法律事实。 诉讼时效期间从债权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算。一般保证的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届满前,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从判决或者仲裁裁决生效之日起,开始计算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连带责任保证的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届满前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从要求债权人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之日起,开始计算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 诉讼时效期间一般为两年,但可能因权利人起诉或一些法定事由而中断、中止、延长。 二、民法典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是多久 (一)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一般保证处理 《民法典》第六百八十六条第二款规定,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一般保证承担保证责任。 (二)保证期间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均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民法典》第六百九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债权人与保证人可以约定保证期间,但是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主债务履行期限或者与主债务履行期限同时届满的,视为没有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三)一般保证的诉讼时效从保证人拒绝承担保证责任的权利消灭之日起计算。 《民法典》第六百九十四条第一款规定,一般保证的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届满前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从保证人拒绝承担保证责任的权利消灭之日起,开始计算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 (四)债权人转让债权未通知保证人的,该转让对保证人不发生效力 《民法典》第六百九十六条规定,债权人转让全部或者部分债权,未通知保证人的,该转让对保证人不发生效力。保证人与债权人约定禁止债权转让,债权人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转让债权的,保证人对受让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五)第三人加入债务的不影响保证人的保证责任 《民法典》第六百九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第三人加入债务的,保证人的保证责任不受影响。 (六)保证人在其承担保证责任的范围内享有债权人对债务人的权利 《民法典》第七百条规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有权在其承担保证责任的范围内向债务人追偿,享有债权人对债务人的权利,但不得损害债权人的利益。 (七)在债务人对债权人享有抵销权或撤销权的相应范围内,保证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 《民法典》第七百零二条规定,债务人对债权人享有抵销权或者撤销权的,保证人可以在相应范围内拒绝承担保证责任。 三、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的区别是怎样的 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有以下区别: 1、规范的目的不同。 2、规范的性质不同。 3、起算点不同。 4、法律效力不同。 《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以上就是由法律网编辑整理收集的关于保证期间与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如何理解?的法律知识。由上可知,保证期间属于除斥期间,是确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不发生中止、中断和延长。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的,欢迎咨询法律网律师,法律网有专业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