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继承的法定程序是怎样的 |
释义 |
一、继承的法定程序是怎样的 我国《民法典》规定的继承顺序,既考虑了婚姻关系、血缘叛乱的远近,也考虑了继承人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密切程序以及在经济上相互依赖程度等状况。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我国法定继承分为两个顺序: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另外,我国《民法典》规定,代位继承人继承他父亲或母亲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这可以作为对法定继承人两个顺序的补充。 ![]() 二、什么是法定继承 法定继承是遗嘱继承的对称,是指在无遗嘱的情况下,继承人范围、继承顺序、继承人继承的遗产份额及遗产分配原则等均按法律的规定进行的继承方式。法定继承具有以下特征: (一)法定继承是遗嘱继承的补充。在我国,法定继承虽然是一种主要的继承方式,但是在效力上,它低于遗嘱继承,只有在不适用遗嘱继承时才适用法定继承。 (二)法定继承是对遗嘱继承的限制。遗嘱继承中,遗嘱人不能违反法律的规定,如遗嘱人在遗嘱中必须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 (三)继承人与被继承人之间具有一定的人身关系。法定继承权的取得根据,是被继承人与继承人之间存在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扶养关系。 (四)法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继承份额和遗产分配原则等都由法律明确规定,属于强制性规范,除被继承人依法设立遗嘱这种方式改变外,其他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均无权变更。 三、法定继承的适用范围 法定继承的适用范围,是指在何种情况下适用法定继承。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规定: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据此规定,法定继承只有在没有遗赠抚养协议和遗嘱继承的情况下,才适用法定继承。 一般来说,以下情况适用法定继承: (一)被继承人生前未与他人订立遗赠扶养协议,或已订立的遗赠扶养协议无效的; (二)被继承人生前未立遗嘱的; (三)遗嘱继承人放弃继承权、丧失继承权或者受遗赠人放弃受遗赠权的; (四)遗嘱继承人、受遗赠人先于遗嘱人死亡的; (五)遗嘱无效部分所涉及的遗产,以及遗嘱未处分的遗产。 一般来说,继承只会发生在一家人之间,一般是父母子女配偶之间,如果遗产人没有这些亲属的,会按照其他继承顺序继承。以上便是法律网小编为您带来关于继承的法定程序是怎样的的相关内容,若大家有什么不了解的或者是有其他疑问的可以咨询法律网的律师。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