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中应该怎么维权

法律援助
  一、医疗事故中应该怎么维权
    医疗纠纷发生后,患者及家属应及时向医疗单位或其主管部门投诉,提出查处要求,在此过程中,及时要求行为人及科室主任写清事情经过,并将用过的医疗器械封存。如果病人死亡,及时保护尸体,并向所属主管部门要求医疗鉴定。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2002年2月20日国务院第55次常务会议通过,2002年4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全第351号公布、自2002年9月1曰起施行)。医疗事故损害赔偿可以通过下列方式处理:
    1、医患双方平等协商处理;
    2,当事人可以申请卫生行政部门调解处理;
    3、调解不成,或者对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民事诉讼;
    4、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民事诉讼。
    此外,医疗纠纷投诉方法依次为:
    1、医院医务科电话;
    2、医院办公室电话;
    3、县卫生局医政股电话;
    4、县人民调解中心医患纠纷调解室;
    5、人民法院起诉。
    
       二、医疗事故患者维权注意事项
    近年来,医患纠纷呈多发趋势。由于该类型纠纷具有特殊性,患者一方处理起来经常手足无措。为此,承办法官针对此类纠纷提出几点建议:
    (一)注意保存好自有证据。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当事人应保存好门诊病历、处方单、正在服用的药物、收费发票等。
    (二)针对案情,提出切实可行的诉讼请求。当事人在纠纷发生后要慎重行事,不可感情用事,诉讼前要结合案情确定具体的符合法律规定的请求事项。
    (三)应当注意诉讼时效、举证时限、申请调查取证的时限。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因身体受到伤害提起赔偿之诉的诉讼时效为一年。在诉讼阶段,当事人应按规定的时间和要求举证。超过举证期限提供证据的,除属于“新证据”外,法院不组织质证。
       三、医疗事故赔偿项目有哪些
    (一)医疗费:按照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的人身损害进行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计算,凭据支付,但不包括原发病医疗费用。结案后确实需要继续治疗的,按照基本医疗费用支付。
    (二)误工费: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对收入高于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照3倍计算;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三)住院伙食补助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计算。
    (四)陪护费:患者住院期间需要专人陪护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五)残疾生活补助费:根据伤残等级,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自定残之月起最长赔偿3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六)残疾用具费:因残疾需要配置补偿功能器具的,凭医疗机构证明,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费用计算。
    (七)丧葬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规定的丧葬费补助标准计算。
    (八)被扶养人生活费:以死者生前或者残疾者丧失劳动能力前实际扶养且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为限,按照其户籍所在地或者居所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算。对不满16周岁的,扶养到16周岁。对年满16周岁但无劳动能力的,扶养2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九)交通费:按照患者实际必需的交通费用计算,凭据支付。
    (十)住宿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补助标准计算,凭据支付。
    (十一)精神损害抚慰金: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造成患者死亡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造成患者残疾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3年。
    以上就是医疗事故中应该怎么维权的解答。由此可见,实际上,当医疗纠纷投诉的处理时,应及时保留证据。如果病人死亡,及时保护尸体,并向所属主管部门要求医疗鉴定。医疗事故主要分为了四级,也就是一级医疗事故、二级医疗事故、三级医疗事故和四级医疗事故。其中一级甲等医疗事故就是造成了患者死亡的损害结果,这个时候的赔偿项目,除了抢救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医疗费、陪护费等等,格外还有丧葬费、精神损害抚慰金、被扶养人生活费等等。
    
相关文章!
  • 出了医疗事故如何维权

    在我们一生之中,医生是离不开的。每年不感冒生病个几次,感觉人生都不太完整,小编在这里和大家开个玩笑。不过,不能否认的是,病在我们生

  • 职工医保转院手续怎么办理

    办理职工医保转院手续,应由主诊医生提出转诊申请并经过一系列审核流程。急、危重病例可先转院后补办手续。长期居住在外地的参保者或重症

  • 医疗纠纷应该怎么起诉医院

    虽然医患纠纷近年来已经有了明显的缓解,但是还是时有发生的,患者与医疗机构可以私下和解是最好的,但是如果无法协商处理也只能通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