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什么是紧急避险? |
释义 | 《刑法》第21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第一款 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一、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区别 正当防卫:正——不正 紧急避险:正——正 二、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 1.起因条件:合法权益面临现实危险危险的来源:大自然的自发力量造成的危险;动物的袭击造成的危险;疾病、饥饿等特殊情况形成的危险;人的危害行为造成的危险等。 注意: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有特定责任的人。如警察、消防人员。这些人在面临罪犯的不法侵害时,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进行紧急避险。也即,对这类人员而言,基于其特定的职务、业务要求,其面临的危险不能认为是紧急避免的起因条件中的危险。 2.时间条件:危险正在发生。 避险不适时,适用防卫不适时的处理原则。 3.限制条件:出于不得已损害另一法益。 4.主观条件:必须有避险意识。 没有避险意识,行为符合紧急避险的客观要件的,属于偶然避险,与偶然防卫的处理原则相同。(偶然避险是违法犯罪行为) 5.限度条件:必须没有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原则上,所造成的损害不超过所避免的损害,并且,所造成的损害也只是足以排除危险所必需的限度。 三、避险过当 避险行为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成立避险过当。 避险过当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避险过当本身不是罪名,对避险过当的行为,依法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