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关于离婚后孩子探视权规定
释义
    一、关于离婚后孩子探视权规定
    《民法典》规定:
    1.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而另一方则有协助的义务。
    2.关于探望的方式和时间,首先应由当事人自行协议决定;如果协议不成,人民法院将进行判决。
    3.如果父或母探望子女的方式不利于子女的身心健康,人民法院有权依法中止这种探望,并在中止事由消失后恢复探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规定:
    1.如果离婚判决中未涉及探望权,当事人可以单独就探望权问题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将受理此类案件。
    2.在探望权执行过程中,如果一方请求中止探望,或者未成年子女、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等提出中止探望的请求,人民法院在征询双方意见后,可以依法作出中止探望的裁定。
    3.对拒不协助另一方行使探望权的个人或组织,人民法院可以采取拘留、罚款等强制措施。
    二、探视权法律适用原则
    探视权的行使应遵循以下法律适用原则:
    1.探视权的行使应有利于子女的身心健康。这是探视权行使的最基本原则。无论是探望性探望还是逗留性探望,都应确保子女的身心健康不受影响。
    2.探视权的行使应尊重子女的意愿。随着子女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意愿和选择应得到更多的尊重。
    3.探视权的行使应遵循法律程序和规定。无论是协议决定还是人民法院判决,探视权的行使都应遵循法律程序和规定,确保双方的权益得到保障。
    
    三、探视权年龄阶段考量
    在探视权的行使过程中,子女的年龄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1.对于零至三周岁的幼儿,由于他们身体、智力等诸方面受环境的影响较大且无生活自理能力,因此适用探望性探望较为适宜。这样可以避免频繁的环境变化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2.对于三至八周岁的子女,他们的环境适应能力有所增强,因此探望性探望和逗留性探望的方式均可适用。在此阶段实行何种探望方式可不征求被探望子女的意见。
    3.对于八至十八周岁的未成年子女,由于他们已具备了相当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因此在决定探望权问题时应征求他们的意见。
    了解了探视权的法律规定和适用原则,你是否对如何行使探视权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如果你在实际操作中遇到问题,欢迎在法律网上提问,我们会为你提供专业的法律建议。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22:3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