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案件分析报告
法律援助一、个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案件分析报告
2014年以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以下简称“非吸犯罪”)进入高发期。据统计,2013年我国非吸犯罪的结案数量为383件,到2014年激增至1314件,之后约以每年一千余件的速度增长。本文以上海市最近一年来审结的非吸犯罪案件为样本,通过分析具体的案情和裁判结果,对非吸犯罪的案件特点、裁判规律做出了梳理,同时,结合一些其他典型案例,将非吸犯罪的辩护要点也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案件特点:
(一) 涉案金额普遍较大
此类犯罪一般均承诺高额的投资回报,加上对投资项目的包装宣传,对社会公众的吸引力极强,因此很容易吸收到大量的集资款。在60多个案件中,个人或者单位的集资额少则数百万,多则上千万,单案涉及金额超过1亿元的有三个。依据司法解释,个人吸收100万以上、单位吸收500万以上即属于“情节严重”的情形。而纵观涉案的所有个人和单位,个人涉案在100万以下的仅有15人,占总体的8%;单位涉案在500万以下的仅有1家,占总体的11%。
(二)共同犯罪和单位犯罪居多
集资人在非法吸储的过程中,需要将宣传做到最大化,吸引到更多的集资参与人。因此,一般需要众多人员参与到宣传、接待和后勤工作中。或者为了短时间内吸收到更多存款,集资者会大量招募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有时会动用整个单位的力量,这也就造成了此类案件大多是共同犯罪或者单位犯罪。收集的66个案件中,涉及共同犯罪和单位犯罪的共61件,占比92%,其中共同犯罪的有58个(包括单位和个人共同犯罪的情形),纯单位犯罪的有3个。
(三)犯罪形式多样
对于非吸犯罪,《刑法》规定的行为模式包括吸收和变相吸收两种。而所谓的变相吸收方式,在实践中的表现多种多样。通过阅读案例发现,除了通过签订借款协议直接吸收公众存款外,还有各种变相吸收的形式。典型的如:出售理财产品;签订理财协议、投资协议、债权转让服务协议;吸纳有限合伙人等。这一方面反映了目前非吸犯罪形式的多样化,犯罪手段更具隐蔽性,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当前对非吸犯罪的甄别能力和打击力度的加强。
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司法解释2019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在提起公诉前积极退赃退赔,减少损害结果发生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在提起公诉前积极退赃退赔,减少损害结果发生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立案标准: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立案标准如下:
(一)个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20万元以上、单位100万元以上的;
(二)个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30户以上、单位150户以上的;
(三)个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单位50万元以上的;
(四)扰乱金融秩序情节严重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以上就是法律网小编为您介绍的关于法律网的有关知识,相信通过上文的介绍,对于“个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案件分析报告”有关的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如果你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请及时咨询律师处理,法律网提供专业律师,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