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产拍卖流程】国有资产拍卖的建议

法律援助

    国有资产处置拍卖程序的建议
    理论上在国有资产处置当中,运用拍卖方法是最公证、公平,国有资产价值得到最大体现的一种方式,在我区近几年的具体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有时成交价偏低,流标现象较多,串标、围标现象较突出。为找到这一矛盾的问题所在,进一步规范拍卖活动,我办会同区监察局历时一个月走访了相关部门、单位、拍卖公司,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了解。
    一、导致拍卖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
    1、标的额偏小,参与者范围太窄。根据规定我区只受理标的额在30万以下的国有资产处置,从我区的实践来看,绝大部分都只是5万以下的小标的,外地竞标者不愿参与,而本地竞标者也多为从事废品收购的相对固定人群。
    2、对拍卖公司约束无力。目前拍卖公司均由各单位自行选定,而拍卖公司的年审、资格审定工作均在市直部门,我区对拍卖公司约束力不强,对于拍卖公司的不规范做法难以限制。
    3、对拍卖中的围标、窜标行为难于取证。虽然在调研过程中,普遍反映串标、围标行为较突出,但取证困难,甚至无法取证,导致对这类现象难以处罚。
    4、某些拍卖形式上不够规范。其一,评估价未予保密。评估价是做为产权所有人与监管机关掌握的处置物的最低价参考,而且评估价带受主观影响较大,与物品的使用价值有时会有较大差距,所以应由市场来最后决定物品价格,故评估价不应公开。而在具体操作中,很多单位为省事、图方便,多将评估过程全程交由拍卖公司处理,造成标的物评估价泄密。其二,公开喊价的方式不是最合适。由于我区待处理物品价值较低,参与的竞买者不多,且多为固定的废品收购商,公开喊价容易产生观望、听价停滞,甚至语言、眼色威胁等状况。其三,报名环节难以控制,报名竞买信息易泄漏,造成串标。
    二、对拍卖形式的几点认识
    1、不能因拍卖中存在一些问题就否定拍卖的意义。不可否认,在目前的拍卖中的确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直接影响了拍卖的效果,但这些问题并不是拍卖本身的问题。应该说拍卖这种形式比起其它方式而言,更具公开性、公平性、合理性,而且可以肯定地说,在国有资产中处置中不采取公开拍卖的形式,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会更多,在各地这样的案例屡见不鲜。
    2、拍卖的方式应不断创新完善。任何一种监督方式它都有局限性和适应性,不可能“己治百病”,不可能一劳永逸,因此,对拍卖的形式和程序也应根据新情况不断地创新完善,只要不是法律禁止的,任何有效地创新都应鼓励尝试。
    3、经营权出让、出租、自然资源使用权出让等无形资产交易也应纳入拍卖和范围。根据《关于规范吉州区国有、集体产权交易有关问题的通知》(吉区府办字〔2004〕39号)规定这些资产的出租、出让都属监管范围,而目前这些都游离在监管之外。
    三、关于完善拍卖活动的建议
    1、认真做好处置物的评估和公告等前期工作。评估虽然不可能做到十分精确,但仍可提供相当程度地参考,在评估程序上要注意,评估只能由产权所有人去操办,不能图省事、委托拍卖公司代办,而且评估价要注意保密。公告可以利用网络等新媒体,扩大广告面,节约公告费用。
    2、严把报名关。在以往的报名过程中,容易泄漏竞买者信息;造成竞买人事先串通,排挤他人等现象发生。因此,报名时间和看设备时间应合理安排,并在监督部门监督下进行。
    3、要规范竞价方式。在竞买人少于20人的时候,容易造成围标现象,竞价容易停滞,因此可以考虑由叫价改为背靠背的写价,具体为拍卖师向每位竞买人发放统一编号的写价单,每轮出价最高的,作为下一轮起始价,直至无人出更 高价止,以最高价为成交价。拍卖过程中,拍卖师只公布这一轮的最高价,不公布出价人信息,但需经监管人员验证,拍卖结束后,参加竞买人有权查阅所有写价单。
    4、要规范拍卖现场秩序。拍卖秩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拍卖的效果。因此有必要杜绝拍卖现场混乱和语言上的冲突。应规定每位竞买人,只能一位人陪同,并且所有竞买人须按拍卖公司安排好的位子,对号入座,安排座位时应注意前后左右间隔。
    
相关文章!
  • 国有资产拍卖实施时间需要多久

    众所周知我国是公有制为主的国家,社会上很多东西都是国有资产,而这些国有资产如果有必要的话也是可以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拍卖的。

  • 国有资产拍卖流程

    为确保国有产权交易的规范有序,岫岩产权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产权交

  • 国有资产拍卖的流程

    国有资产拍卖涉及多个环节,包括申请、评估、挂牌交易和拍卖等步骤。本文详细介绍了国有资产拍卖的流程,包括处置评估及拍卖后续步骤,确保